本篇提示:
陪伴是每个妈妈都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陪伴过程中妈妈们能否做到对孩子的积极关注就需要妈妈有读懂孩子语言的能力了。因为懂比爱更重要!
上一篇的文章里我提到了树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边界,给孩子的独立留出空间。今天就着这个话题,聊一聊如何与孩子相处,用什么样的方式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孩子,听妈妈的话……乖孩子,你真是听妈妈的话的好孩子……”生活里我们随时都可以听到不少父母和孩子这样说。仿佛只有听话的才是好孩子,唯有“听话”是父母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做到的样子。那么如果调换一下角色想一想,又有多少父母听懂了孩子的话呢?其实,每个孩子都会用各种各样的言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绪,接下来就逐一拆解一下这些表达的呈现方式和它背后的成因。
一、拐弯抹角型
“妈妈,这是什么呀?”在超市购物的时候九儿指着棒棒糖问我。其实,作为妈妈的我一眼就知道,她是想要买棒棒糖。我拿了棒棒糖问她,“你真的不认识这个是什么吗?”。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眨着小眼睛调皮的看着我说,“我知道呀”。我告诉她,“你可以直接告诉妈妈,你需要买一个棒棒糖,但是,你不能故意说你不知道,来问我。”你是担心我不给你买吗?“九儿点点头。你可以和我沟通,我们商量商量,大部分情况我是可以满足你的呀?妈妈只是不希望你多吃棒棒糖,对你的牙齿和身体不好,你生病我是会心疼你的。”
解析:让孩子学会直接表达,直接提要求的习惯,而不是需要用小手段来达到目的,会影响孩子不大气。
二、无回应型
“九儿,去洗手准备吃饭!”当我喊她吃饭的时候,她没说话。我走近她,她假装没有看到我。我问她,“你怎么不回答我?我在叫你洗手吃饭呀?”她看了看我还是没说话。我看她一直摆弄着手里的玩具。我问她,你是想再玩一会再去洗手吃饭吗?她才说了一句“是的”。我说“好的,我可以等你几分钟的时间,等你玩好了玩具收拾好就开饭。如果你坚持玩一会 ,就只能吃剩的凉饭了。你可以告诉我一声知道了,你一会会来的,但是不要不回答我。我需要知道你怎么了?怎么想的,需要我做点什么。”
解析:孩子的无回应,有可能是没准备好,有可能是不同意父母的建议,选择用不去回应来回避表达。父母这时候很容易被无回应激怒。会觉得孩子是故意对抗,是不尊重,是明知故犯的挑衅……其实,只需要问一问,等一等,接纳孩子的无回应,也许答案自然就有了。当孩子发现自己无论怎样个都是安全的时候,表达的质量就会更高,内容就会更多。
三、发脾气、捣乱、对抗型
我和九儿一起吃饭,她在她的宝宝餐椅上独自用餐。我在餐桌上吃饭,趁吃饭的间歇,我浏览了会儿手机。九儿先吃的,一会吃完饭,她开始喊我:妈妈!“我答应了。我看着她,告诉她,我马上就吃完,还有一点点。一会抱你下来一起去洗手,你再喝点粥吧?“稍等片刻,我吃完了饭,抬眼看到九儿,她已经把喝剩下的米粥倒到了餐桌上,开始有用小手和勺子搅和着玩了。我有点斥责的说她“谁让你这么干的?看你霍霍的多脏啊!”九儿看着我,她自己也自言自语的说“乱七八糟的。” 我看她依旧不看我,胡乱的抹着米粥。我低下头,看着她的眼睛问她,“你是故意这样做的吗?”她瞥了我一眼。点点头。我马上意识到,她在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我忽视她的不满意。于是,我温柔的收拾好餐桌,给她擦拭小手的时候好好拉了拉她的手,哄着她把她抱出了餐椅。我告诉九儿“妈妈刚才在吃饭,看了会儿手机,没有第一时间来陪伴你,让你不开心了。是我做的不够好。我也会有我自己的事情需要去做,如果你感觉我忽略你,请你告诉我,妈妈你来陪我,不要看手机了。但是,你把米粥倒桌子上这样做,我是不知道你对妈妈不满意的。你懂了吗?”九儿听明白了,之后,有过类似的现象,她都会拉着我清楚的说,她需要我的陪伴,让我不要干……。
解析:孩子有时候的发脾气、“作”其实都是需要父母的关注和爱。他们只是没找到更恰当温和的方式来告诉你,如果你懂就知道他们背后的意思了。
四、你看到的,和你听到的都有可能不是你想的样子
我和九儿躺着讲睡前故事,讲了一半,她就不想听了,跑到了床的另一侧,拿其它的书了。我心里暗自叹气,“哎,这孩子还是那么坐不住,不喜欢阅读。这专注力这么差,也真是头疼啊”。我正忧心的时候,九儿把一大摞书摞在了一起。抱到了我面前,然后坐在我跟前,小声的告诉我,“咱们俩玩借书的游戏吧?”原来,她听懂了我刚才讲的故事,故事里的小猴子进到图书馆大声说话和大声笑,让别的小动物都很烦感。她是想告诉我,在图书馆里说话要小声点。她还用一个手指点呀点,另一个手翻阅着一个大本的三字经的书胡乱的写写画画,她告诉我,“我在工作呢,在打电脑。不要影响我工作”。我看到她的萌样子,也是生不起气了。还有一次,我看到她爬到沙发底下,刚想说她,去那里干嘛。她就探出一个小脑袋,对我喊“妈妈,你看我变成小乌龟了”。好吧,我真是被孩子无穷尽的想象力折服了。我看到的,我想到的都不对,孩子表达给我的一切真相都是我无法猜到的。
解析:只有父母放下标准、好坏、是非、对错,放下比较的眼光,高期待严要求,你就会发现孩子有着你不曾发现的优秀和智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需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你的接纳、允许、等待都是给孩子最好的滋养和陪伴。
李少成专家常说,当个好妈妈比当个好咨询师还难,因为懂比爱更重要!
主任医师,教授,主任心理治疗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
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评审-督导专家;
国家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特约专家;
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服务中心主任;
得心心理创始人;
河北省素质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
河北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
河北省女性心理服务协会常委;
世界中联中医健康管理委员会理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邮箱(583358621@qq.com)也可拨打我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