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新闻栏目
孩子
转载新闻
研学
学生军训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议论】

时间:2019-01-28

  你是否觉得自己的孩子做事没有主动性,总是很被动,什么都需要父母的提醒监督和干预?你是否担心,孩子长大后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缺少独立的见解,总是从众、听从于别人?或许,你对自己在这些方面也不是很满意,甚至担心孩子像自己?

  

       蔡元培曾经说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在当今的孩子教育中,大家往往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孩子人格修养方面的培养。这方面的缺失,往往会造成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和梦想的能力。人格的修养将会成为人生方向和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要素。

      你是否觉得自己的孩子做事没有主动性,总是很被动,什么都需要父母的提醒监督和干预?你是否担心,孩子长大后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缺少独立的见解,总是从众、听从于别人?或许,你对自己在这些方面也不是很满意,甚至担心孩子像自己?


      如果你有上面的困惑,大多数情况下说明你担忧的问题属于个体人格发展地范畴。如果一个人不足够独立,主要指人格上的不独立,这个人终究存在着人格不健全。想要孩子拥有主动性、自主性这些健全的人格,父母就要懂得放手,给予他们信任和支持,让他们在人生最初的几年内,感觉到充分的尊重、足够的自由、丰富的自我,并在这种混合的氛围下,总能达成所愿,实现目标!



1


  人格健全,并不是一个悬空幻想的过程,而是一个实实在在不断累积、获得和发展而来的过程。简单说来,成熟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淡定、自主和主动性,多是源于年幼时期的“心想事成”!心想事成的体验越多,个体越会有安全感、满足感以及胜任感。


什么是“心想事成”?


  当我们还是孩子时伸手去够东西时,说明我们主动探索世界的能力又飞跃了一步。虽然只是简单地一个够的动作,却在告知这个世界,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总能达成所愿,够到我们的内心所想,那就是“心想事成”。但是这种心想事成的前提是孩子有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和直面挫折的勇气



如何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心态?

1、首先让孩子接受现实。

2、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当有些不幸的事情发生,家长要教会孩子坚强面对。不要因为孩子小,就把他保护地很完全,在和别人发生冲突时,不要怪他人,要从自己出发检讨。教会宝宝认知生活的本质。

3、幽默感的培养。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幽默感,调节孩子的心理状况。

如何培养孩子直面挫折的勇气?

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是父母也有做不到的事情,要让孩子知道他现在的条件做不到某些事情是正常的,不要带给他过多的挫折感。并且对他进行积极的鼓励,并陪同辅助他一起完成任务。父母可以在这时候跟宝宝说:“妈妈在小时候也做不好,但是经过努力,总会完成的,你可以多试几遍呀。”

更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现在父母太溺爱孩子,总是在孩子刚开始求助的时候就给予帮助。在孩子发出求助信号时,父母首先应该先鼓励,在宝宝尝试几次失败后,协助宝宝完成,并对宝宝的突破表示赞许,但也不能过度夸赞。

过多对孩子失败的责备,会让孩子失去自信。中国家长总是提醒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可是从来不告诉孩子正确的形式。



2


  在这之前,任由父母把一些物品玩具摆到孩子的眼前,孩子总是被动地接受外部世界,没有自主权。但现在不一样了,孩子拥有了自己的想法,更棒的是,无论是孩子的身体活动能力,还是大脑认知能力,亦或是大脑对身体各个部位的支配能力,都在迅猛地发展着。这意味着,孩子准备好了,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探索世界,终于可以“心想事成”!

  


对孩子来说,在父母的支持下,如果我们总能心想事成,也不会被批评被拒绝,我们就不会背负羞愧,我们就会获得自主性,产生更多自己的想法,表达更多自己的喜好;我们还会变得越来越主动,即使我们做错了,父母也不会阻止我们的行为,只会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我们就不会产生深深的内疚,就会越挫越勇,对什么好奇,就会去大胆探索什么,实践什么。我们便会获得更加健全的人格。这便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的部分内容。





  因此,不要再担心总是满足孩子,就会宠坏他们,溺爱和宠爱根本就是两回事。没有足够的满足,个体的人格就不会健全;任何当前渴望的缺失,都有可能带来日后人格的不完备。作为父母,请多多成全孩子,让孩子多一些“心想事成”。



大家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谈谈自己的观点,也不妨用投稿的形式把自己育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告诉我们。

文章评论点赞数量最多者我们将会为其准备一份AI漫联定制的精美礼品一份。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邮箱(583358621@qq.com)也可拨打我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