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新闻栏目
孩子
转载新闻
研学
学生军训

资讯 || 武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十佳精品课程评选启动

时间:2019-01-07

研学旅行信息中心

您与研学只差一个关注 



4月3日,武昌实验小学在堤角公园进行自然生态认知的研学活动,把观察到的美好风光,以手指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今年,武汉共104所中小学将开展研学旅行试点。研学旅行不是春秋游,而是国家课程。为交流经验,展示成果,推动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即日起,长江日报《超级课堂》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十佳精品课程评选。

研学旅行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市教育局发布的推进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中小学生通过研学旅行获得四种感受: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自豪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亲近感,对革命光荣历史的崇敬感和对改革开放成就的认同感,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感受城市脉络和时代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有效德育,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试点学校是引领研学旅行落地生根的排头兵,是积累研学旅行实践经验的试验田。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称,鼓励试点学校放下包袱、放开手脚、放心大胆地探索,各试点学校要按照国家、省、市关于研学旅行的总体定位和要求,在架构课程体系、形成管理规范、创新协作机制、建立评价标准等方面边行边试,力求以开创性的工作,为广域推进研学旅行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作为武汉素质教育发展成果展示平台,《超级课堂》此次开展研学旅行十佳精品课程评选,将从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和体验感受等多个维度衡量,请专家学者评审。即日起,参评学校可通过电子邮件(cjrbxjz@163.com)报评课程,报送截止日期为2018年11月30日。

目前,武汉已有多所学校尝试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如红领巾国际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农场,参与劳作,通过挖红薯、割稻子,去超市或菜市场了解农作物的价格等系列体验,形成了《一粒饭的旅途》课程。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将把“红色研学”课程化,还将结合学校的法语特色,开展中法文化交流研学活动。本地最早提供研学旅行服务的专业机构武汉学知研学旅行服务公司,已联合教研机构开设了60门研学旅行课程,累计为近百所学校组织研学旅行300场,参与人数达到20万人次。

经验之谈

红领巾国际学校校长李艳梅: 让学生在集体实践中学会做人做事

近日,红领巾国际学校一到六年级的学生们收到了新编制好的研学手册,根据设计,该校今年的研学课程涵盖了接触自然生态、参与动手劳作和探寻城市发展脉络等多个方面。

红领巾国际学校是我市最早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学校之一。去年底,该校首次研学旅行组织四年级学生来到市郊一处农场,开展挖红薯、扎稻草人、收割稻子、认知一亩田的面积等农活劳作体验。

研学手册是专门根据目的地体验内容编制的,在研学活动开展之前,修学导师会专门给同学们讲“行前一课”,告诉同学们接下来的体验会接触到的事物和需要做的准备。与传统线路游玩不同,研学旅行以体验和知识获取为目的,倡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

不仅是实践过程中的交流讨论,研学旅行还通过活动后的总结分享,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消化获取的知识。“懂劳作”研学课程最后一项内容是鼓励学生分享体验所得,集体讨论后,同学们制作了“一粒饭的旅程”思维导图,把播种、收获、计量、销售等内容都记录下来。

“研学课程不是春游、秋游,研学的目的在于延伸常规课堂的教学,把学生引到更广阔的社会自然舞台,在动手动脑中积累生活经验,学会做人做事。”李艳梅说,在研学课程设置中,该校还尤其重视实践的反馈评价,把学生在研学中完成的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成绩认定的方式寻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以补足。

今年以来,红领巾国际学校针对不同年级设置了“开五感”“知自然”“识五谷”“懂劳作”“读江城”“晓古今”等多个研学课程。这学期,该校“美雅足迹”研学课程校本教材也新鲜出炉,每一课都有研学目标和成长记,强调评价和分享。李艳梅说,学校还将细化研学课程设置,将体验教育与生活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优雅行为”“良好习惯”“创新实践”等素养。(记者刘嘉)

专家说法

春游和研学都一样? 做好课程设计是关键

“过去叫春游,现在改研学,有代沟了?”进入4月以来,武汉市各中小学校纷纷开展研学活动,武汉市万松园路小学家长胡先生近日在朋友圈的这一发问引来热议。

“春游秋游和研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说,春游秋游更多是观赏和玩赏,而研学是一门课程,更多是研究和学习,是一种实践性的学习。在张基广看来,研学旅行最好的方式是学生参加一个项目,这个项目需要动手、参与和尝试,还需要小组合作。在整个研学过程中,孩子们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最后形成实践或者研究成果。“当下的中小学学习更加偏重知识和认知,动手合作实践比较缺乏。”张基广呼吁,要给学生更多研学的时间和空间。

以往学校组织春、秋游活动,目的地全由承接单位提供,不考虑年龄差异。而研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延伸教学课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着眼生活观察视角,突出生活的教育化,让学生行有所获。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重点课题《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负责人祝胜华教授称,研学旅行也“必须有课程目标、内容、管理、师资、评价等元素,与语文数学课的差异只是上课地点和课程老师的不同而已”。祝胜华主持的这一课题,联合了武汉、襄阳、宜昌等多所研学旅行试点学校,在实践中探索构建不同年段的研学旅行课程。“这项课题就是想解决研学旅行无教学大纲、无教学师资、无课程评价的‘三无’问题,切实实现研学旅行的教育目的”。

研学旅行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体验性和群体性,青少年群体性参与亲近社会和自然的实践活动,在体验中成长,这与传统的线路游玩有着明显不同。武汉学知研学旅行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岚认为,为了增强研学过程中的体验和知识获取,导游必须转型为“研学导师”,公司从2013年开始推动导游转型,要求导游考取教师资格证等专业资质。目前公司导游持双证以上的人员比例已达80%。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黄洁莹

编辑:研学旅行信息中心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邮箱(583358621@qq.com)也可拨打我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