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1.10/ 陪你的第 375 个夜晚 -
▼
◆ ◆ ◆
文丨罗云霞 图丨网络
来源:亲宝宝育儿 (ID:qbaobao6)
近日,一则“昆明失联女大学生确认死亡”的消息登上了热搜,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据悉,该女孩是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一名大二学生,失踪多日后遗体在一公园内找到,仅给家人留下一封遗书。
女孩在遗书中这样写道:
“从小我就特别羡慕有钱人家的孩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什么也不用担心不用考虑,我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在别人面前永远抬不起头来。”
“每次和你们要生活费我都很难开口。还经常因为钱和你们吵架,现在我都不怎么敢和你们打电话了,我怕我听到你们的声音我就会哭。”
“我好像都抑郁了,不愿和别人交流,想一个人呆着……”
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卑微、孤独和无助令人心痛,有的网友说出生在这样家庭的孩子,真可怜。
也有人说女孩是因为攀比导致了抑郁,太不体谅父母了。
可认真读完女孩的遗书,却会发现,她其实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知道父母把她养大不容易,但由于家庭贫困,再加上经常因为钱与父母争吵,让她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遗书中,她还希望父母能够好好教育自己的妹妹,不要让妹妹像自己一样。
贫穷曾给她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我没法想象,但值得思考的是:父母对待贫穷的态度和行为,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
很多家长不知道,一个总是告诉孩子“我们很穷”的家庭,毁掉孩子是轻而易举的,它就像是无孔不入的慢性毒药,时时给孩子洗脑,最终让孩子无处可逃。
作家埃德加·布莱索曾说,如果孩子从小就被灌输成一个“穷人”,那她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这里的穷,绝不仅仅指物质上的匮乏,还包括生活中的压力感和不确定性。
经常对孩子“哭穷”的父母,会让孩子对生活中的困难反应过度,无法考虑长远打算,甚至很容易走极端。
2
“哭穷”声中长大的孩子很难拥有幸福感,性格也容易有缺陷
有些事情,细思极恐。
虽然,不是所有贫穷家庭都会把孩子逼入绝境,但在哭穷声中长大的孩子,普遍没有安全感,特别敏感、自卑,更可怕的是:
贫穷思维一旦刻进生命的底色,就会变成性格的一部分,一辈子恐怕都改不过来。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为何贫困是一种疾病》的文章,分析了贫穷心理。
作者是一个已经40岁的中年人,年薪超过70万美元,担任过投资银行的经理,还是国家安全项目的成员。
表面上看,他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是社会典型的成功人士。
但不为人知的是,他总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不安全感,常常自我怀疑,充满焦虑,不敢要孩子,似乎总觉得缺钱。
文章揭示出一个真相,穷人思维最大的悲哀,是无论多么成功都体会不到生活的“轻松感”与“幸福感”。
因为被穷养大的孩子,不仅缺钱,更缺少来自家庭的认可和支持,导致成年后内心有个巨大的黑洞,用任何东西都填补不了。
这就是贫穷效应。关于这点,《奇葩说》的辩手陈铭也曾讲过一段亲身经历:
他有一个出身贫寒的朋友,坚韧、细腻、善良且目标感强,所有人都钦佩他身上的这些闪光品质。
但与此同时,这位朋友也很自卑,自尊心特别脆弱。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与大家聊天时,一旦触及到他的家庭,他瞬间就会翻脸,情绪特别激动。
陈铭开始很纳闷,直到学了心理学,他才知道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未完成愿望之魔咒”,即童年时的需求没被满足,才会导致成年后性格偏激,像中了魔咒一般。
这类人虽然表面上优秀,其实内心非常脆弱,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任何与钱有关的事,都会上升到对自尊的挑战,甚至一个玩笑,都能够刺伤他们心中那点可怜的自尊。
这种原生家庭带来的贫穷效应,不亚于原子反应,会给孩子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影响一辈子的生活和命运。
父母是照亮孩子一生的光。
因此,不管家庭多么艰辛,都不能让孩子的心灵黯淡无光,而是要让他们的天空明亮晴朗,千万不要让心穷成为孩子一辈子的魔咒。
3
哭穷会让孩子变得抠门、吝啬,甚至长大后过度追求物质
还有一种父母,不一定真的穷,“哭穷”可能只是他们的一种习惯,出发点是想用穷养来锻炼孩子。
可是,当父母经常对孩子抱怨“钱不够花”,把“我们家穷,这个没必要买”挂在嘴边时,只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这种负面影响,有的是因为内心的匮乏而变得抠门、小气,不愿付出;
有的是在读书时,通过和同学间的比较,产生了自卑心理,长大后成为讨好性人格;
更有甚者,是想要的东西总得不到,以致成年后产生畸形的金钱观而过度追求物质……
认识一个九零后的小妹妹,最近经常在深夜发朋友圈,抱怨人生不易,自己一无所有。
可据我所知,她就职于某事业单位,每个月工资加福利近万元,而且吃住都在父母家, 怎会一年到头存不下一分钱?
后来,深入聊天中我才知道她是个购物狂。而且,她疯狂购物的很大原因缘于童年的经历。
小时候,她想要买什么,父母经常以“我们家穷”为理由拒绝。
想得到的,大部分时候都得不到,吵过哭过,父母也不给买,于是变得听话懂事,但内心的匮乏感却越积越深。
她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呐喊:将来一定要好好补偿自己。
终于等到自己可以赚钱了,积压在她心里的匮乏感就如洪水般爆发,她几乎是下意识地开启了补偿模式,用花钱来弥补回童年的那些缺失。
孩子的正常需求,若父母总是不让他们得到,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被爱,形成内在的深度匮乏。而这种匮乏感,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4
好的教育是物质可以贫穷,但精神不可以匮乏。
面对贫穷,有的人像松柏一样,有着不屈不挠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有的人却性格扭曲,甚至沦为金钱的奴隶,命运千差万别。
而这种种都离不开父母早期给孩子喂养的精神养料及影响。
凯瑟琳·布在《地下城》中说:“要打破贫穷的死循环,唯有教育。”如何教育好孩子,是父母的一场修行。
首先,生活再苦,也要给予孩子希望。
一个孩子的内心是否富足或贫瘠,并不完全是由于物质是否缺乏而导致,而是一个家庭对待生活的态度。
我非常喜欢伊朗电影《小鞋子》里的教育方式:
爸爸利用周末的时间带着儿子进城做园丁,挣到了第一笔钱,他开始跟孩子描绘美好的生活,丝毫没有跟孩子抱怨贫穷,他说再难也要努力,爸爸总有办法的。
而这就是希望,是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是射进孩子世界里的一缕阳光。
再次,父母首先要跳出贫穷思维,孩子才能有格局。
很多父母教育上的误区,是一方面希望孩子将来出人投地,有眼界有格局。
一方面又跳不出贫穷思维的局限,舍不得花钱带孩子去旅游,给孩子买新奇的物件,或者带孩子去看场电影,还要求孩子跟他们一样节约。
而这不仅减少了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还会影响大脑的发展,从而限制了孩子对世界格局的认识。
父母该做的是,定期带孩子去看一下新鲜的事物,开开眼界,逛街的时候,买件贵一点的衣服,并让孩子明白,将来只要努力,就能拥有好的东西。
一个家庭,可以物质贫穷,但精神不可以匮乏。我们可以穷在经济,但要富在格局、教养、三观。
最后,让孩子学会理财,树立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教育专家认为,家长跟孩子谈钱的态度影响着孩子的金钱观。
不要告诉孩子,这个商品很贵,我们买不起,而应告诉孩子:“我们每个月都有预算,现在已经超预算了,所以只能下次再买。”
对于孩子的合理需求,应尽量满足,若实在能力有限,也定期给孩子一些零花钱,鼓励孩子通过攒钱来实现自己的心愿。
只要不给孩子灌输“穷”观念,树立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即使生活不富足,孩子也能愉快地成长,成年后也能拥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
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哭穷,甚至装穷,而是通过适当的教育让孩子懂得人生的意义和自我成就的价值。
父母的言行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向孩子哭穷。因为,不哭穷的你,才能给孩子更坚实的铠甲,应对生活的挑战。
父母跳出贫穷思维,孩子的人生才能更有格局,有钱没钱都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 THE END -
* 作者简介:罗云霞,公众号:亲宝宝育儿(ID: qbaobao6),分享最新鲜的权威育儿知识、婚姻家庭感悟,科学育儿路上,陪千万父母一起成长。相读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文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
后台回复“晚安”,送你个特别推送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邮箱(583358621@qq.com)也可拨打我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