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望子成龙的传统心态,同时更希望孩子能早日成龙。于是就有了大学里的少年班,于是就有了追逐跳级的做法,于是也就有了从小就给孩子加班加点的压力,让孩子在很小得年纪就开始了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
家长在心里都希望孩子能比别人早迈出一步,早出人头地。的确中国也出了一些神童。美国人不这么看。更多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年龄大一点再开始上学。
比如,如果孩子生日比较晚,是某年12月出生的,中国父母会想办法让自己的孩子能随同年的孩子入学,这样父母心里就会有些得意的感觉,孩子在班上的年龄最小,等于比别的孩子早上了学,将来说不定能早出人才。
遇到同样的情况,美国的父母大都会选择让孩子晚一点上学,他们并没有吃亏的感觉,反而也觉得占了便宜。美国人的做法也有其道理。
在学校里,年龄小的孩子,按照正常发育,总会比年龄大的孩子弱小一些。一个六岁的孩子和七岁的孩子在一起,也许六岁的孩子智力不会太差,但身材要吃很多亏了。美国学校强调领导才能,一个六岁的孩子去领导七岁的孩子,恐怕就比较困难。
相反,个头大年龄大的孩子,就比较成熟,领导六岁的孩子就容易一些。如果孩子比同班孩子小上一岁多,那么孩子想打身材翻身仗恐怕要等到中学以后了。所以年龄大的孩子从小就具备了当孩子头的条件,也是领导才能的物质条件,直到上大学,这种优势都会很明显。
还有,在中国的大学,班级的概念很强。比如一个班的学生,会在同一个教室,同一个宿舍,同一个座位,一待就是四年。中国人谈恋爱有男孩子大一点,女孩子小一点的传统,当然现在也时兴姐弟恋,至于姐弟恋多么普遍我没有数据说,也许只是一种时尚。
一般人的心里还是有点别扭。所以女孩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小一点入学,这样就能将来寻找配偶时占有一点优势,选择的机会就更多一些。
美国大学就没有这些忧虑和困扰了。学生入学后,分到不同的宿舍,而且宿舍每个学期都会调整,同屋也在不断地变。班级的概念更淡了,根本不会出现同一班学生待在一起四年的情况。学生上课也都是年级打乱的,一门课会同时有1、2、3、4年级的学生。而且上完一门课学生就各奔东西,又去上别的课,又去组成另外的1、2、3、4年级的群体了。
所以谁的年龄大和年龄小就没有中国班级学生中谁大谁小那么清楚了。说起来在美国交朋友的范围也更广了。不过,据我的观察,美国的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很难形成中国班级同学间的一种铁哥们儿、姐妹儿的关系,很难有中国学生毕业后若干年都是哥们儿、姐妹儿的那种关系。
美国的大学生的关系,如同下课后各奔东西的模式,毕业后也都各奔东西了,很少还会谁牵挂谁。所以一个来自中国的学生,如果性格不够开朗,就很难适应,就会有很重的孤独感。当然不少美国学生也是如此,在校园内,我也常常看到一些学生,低着头,一个人孤独地背着书包穿梭于不同的教室,很孤独,没有朋友。这样的学生也会容易出问题的那类,常常靠吃药维持精神的平衡。
中国的留学生到美国后,往往与中国学生扎堆,其实这是很有必要和健康的。孤独了一个星期,如果能和说母语的同学在一起交流交流,开心一下,可以减轻学习的压力。而且这些中国留学生日后能够结成好朋友,甚至结为终身伴侣。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未经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
联系方式:QQ1442001020
妈妈赢订阅号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精彩育儿资讯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邮箱(583358621@qq.com)也可拨打我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