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一直看到各个媒体在刷电子产品给孩子和家庭带来的负面消息,可是父母们终究还是拗不过孩子,还是照样给孩子玩手机,还护着说:哎,他也辛苦了,一个星期也不知道能玩几次。
事实呢,孩子是没有控制能力的,能从早玩到晚,父母能怎么样?最终还是自己欺骗自己,自身怕面对孩子的不满,时间一长,孩子也会掌握父母的弱点,会争取为自己玩游戏的时间,这样下去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今天我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给各位爸爸妈妈们分享在当前社会,电子产品究竟是如何“伤害”我们的。
从信息的分类看
我们都知道电子产品的坏处,可还是到处都能看到,家长在一边忙着,宝宝自己拿着手机玩得不亦乐乎。其实我经常看到家长在一起聊天,孩子在一边拿着手机或者ipad,盯着小屏幕看。
不过啊,我们先稍微等一下聊这个话题,我想先聊聊关于孩子接受信息的源头和信息分类。
这是给家长朋友们简单科普一下我们人类无时不刻都在收集,采集,编织,创造各种信息,而信息分为自然类信息和机械类信息。
自然类的信息,就是我们大自然的。那是我们一直跟大家倡导的。带孩子进行大自然的教育指的就是运用这些相关的信息,让我们的孩子通过他的眼睛。耳朵通过他的手,通过他的肢体去感受。收集相关信息,从而锻炼孩子思维呀,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
那另外一个呢,是与之对应的。有人类啊,就总结出来的去提炼出来的,甚至是去发明出来的这些相关的信息,我们把它称之为呢是机械的信息,他对孩子思维的影响呢,体现出来的是对于思维的秩序性严谨性,这样的影响。因为这些速度机械类信息,它是由人类进行总结并提炼的存在。
所以孩子在电子产品中接受到的都是机械类信息。
好了,那我们清楚,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头脑中累积的太多、过多,之前的信息可能就会出现思维的灵活性较差,创造性较差,甚至出现思维固执,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我们叫他呆板,木讷,不灵活,说句难听的,这类孩子就是“书呆子”。
这些,都是我上面说的这类信息本身是给孩子提供后而产生的作用。但是我在这里和大家说的是,有一些机械类信息,可能他不但不能够给孩子带来持续性,反而还对孩子的思维有破坏作用。
我们说如果孩子每天接触大量的有效书本信息,可能孩子的思维未来会变得很严谨,缺少创造性。但是有些机械类信息不但不能够带来灵活,更可怕连严谨性都带来不了,这样对孩子的思维啊,在成长的过程中是有害的,有副作用的,需要排斥。
从信息接受通道来看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喜欢玩电子产品。你看这像我们成年人也喜欢看电影,看电视剧一样,甚至爱看一些相关的体育节目娱乐节目一样。儿童爱玩游戏,其实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很正常的现象,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说他是一类信息,对孩子来说,从书本上接收的信息,从自然中接受的信息。从爸爸妈妈嘴里听的信息,从游戏上面看的各种动作技能,自然而然也是信息。
更重要的是游戏里的信息呀,他的呈现方式,或者说这类信息的特点呢,他有相对来讲,三岁到十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三到六岁这个阶段的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吸收信息的特点,俗话说就是他很对口儿。
首先游戏的信息呀,相对而言颜色丰富事物画面转换的非常非常快,非常非常符合在这个阶段三到六岁孩子阶段接收信息的特点,我们会发现三到六岁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之强,远强于我们的成人。它吸收信息的速度,对于颜色刺激快速的这种信息对他来说带来的这种。
我们说智慧的饱腹感呀,或者说对他的这个信息的接收效益来说事。所以就会发现孩子很喜欢这类神奇的有意思的颜色,丰富的这类的信息特点。就像我们会发现孩子能够很快的去玩更多的游戏。游戏人物的对话,甚至是模仿相关动作。因为孩子在这过程中对这些信息进行了有效的模仿,学习。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一个是因为游戏这类信息呀,很对孩子的胃口,这是第一。第二呢,其实呢是很符合孩子的生活状态,我们都知道孩子在我们的生活中绝大多数是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我们经常会说爱你还小,这个你不能干那个你不能干。等你大了就可以了,所以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赶紧长大,因为长大了之后它就会像自己的爸爸妈妈。向老师啊,叔叔阿姨一样。能够有能力有经验去做很多事情可以去主动去决定自己的很多事儿。
而游戏中。恰恰很多的题材跟内容。符合了孩子,这种的成长欲望,他能在玩游戏中看到像他一样大的样子,可能很强大,他们可能是像超人一样。
他们可能拥有神奇的力量,拥有神奇的魔法,完成很多小孩儿不能做到的事情满足了他们对于未来自己长大的一种期许。
从社会竞争角度来看
过去,家境贫寒的孩子负担不起电子产品,不能在网上进行学习和讨论,与家境富裕的孩子产生了数字鸿沟。
现在,大多数人都拥有了科技使用权,但又产生了新型数字鸿沟,《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提出:“来自中产阶级以及更贫穷家庭的孩子,可能会在电子设备的陪伴中成长,而那些精英的孩子将会回归玩木偶和看护人陪伴的生活。”
文章介绍了几项调查。一家名为“Common Sense Media”的公益型媒介监测机构最近发现,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平均每天在电子“屏幕”上花费8小时7分钟,来自更高收入家庭的同龄人,大约只花5小时42分钟。
此外,还有两项研究显示,白人家庭的孩子在“屏幕”上花费的时间,要远远低于非洲裔和拉丁裔的儿童。同一社区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电子产品的使用差异也在不断扩大。在硅谷一家精英私立学校Waldorf里,找不到一台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附近的公立中学,正在宣传自己的iPad教育计划,在这里iPad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
苹果和谷歌等科技巨头正在不遗余力地支持电子设备应用到教育中,帮助孩子在未来取得成功。但越来越多精英家庭的家长们发现,所谓的“未来”似乎成了科技公司拓展市场、资本竞争的谎言。曾在微软、英特尔工作过的罗兰(Pierre Laurent)说:“生活在硅谷的人很清楚,大数据、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核心。但这些不是你从小开始玩手机,长大后就能非常擅长的。” 在电子“屏幕”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还可能会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远离现实世界。
在帮助孩子逃离电子屏幕上,富有家庭有很多昂贵的方法,比如,将孩子送入没有电子屏幕、课外活动丰富的私立学校,聘请保姆当孩子们的“手机警察”。穷人家的孩子,却无法拒绝公立学校日渐“电子化”的教学要求。
从家庭教育角度来看
游戏和电子产品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并没有危害成人和孩子,而是因为父母的懒惰和喜欢待在舒适区,从而导致造成群众恐慌,我们会给麻烦找替罪羊,所以就找了游戏厂家和电子产品。
这个游戏,它终究只是个游戏,动画片,终究是个动画片,即使画面效果再好,音响效果在逼真,也无法和我们现实世界相比啊。
最后,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成人的自控能力可以训练,孩子的游戏上瘾其实属于家庭教育问题,只是没有人敢于面对客观事实,没人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和世界。
机构地址: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黄金坝路
联系方式:
18505149168(王老师)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邮箱(583358621@qq.com)也可拨打我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