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很多“别人的孩子”都是自觉学习的学霸!不需要孩子费丝毫心,但是大部分孩子想变得优秀,还是需要家长逼自己孩子一把!
不逼孩子一把
你都不知道孩子的潜能有多大?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因为打赢了和自己同龄的邻居男孩,而被父亲马哈维亚发现了摔跤天赋,便开始尝试计划以一年为期限强制女儿摔跤训练。
为了训练女儿的体能,马哈维亚开始制定了严格的日程:凌晨5点起来跑步,不能吃咖喱等辛辣食物,将长发剪成短发......
一开始女儿对父亲的做法很不满,好几次都找方法,比如故意调慢闹钟来以逃避训练。
但父亲却以加重训练作为惩罚,两人只好乖乖接受,在训练的过程中也慢慢地苦中作乐,感受到了摔跤的乐趣。
最终,经过长期辛苦的训练和学习,在国际性的比赛中拿下了金牌,成为了世界冠军。
拿到金牌后,吉塔和父亲相拥而泣:谢谢你,爸爸!
如果没有父亲的逼迫和坚持,恐怕自己和大多数印度女性一样:一个整日围着锅炉灶台,伺候丈夫,照顾孩子的家庭主妇。
有时候,不逼子女一把,你都不知道他的潜力有多大。
有些父母自称是佛系家长,对孩子没有什么要求,绝不逼迫孩子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情,觉得孩子开心就好,但等孩子长大,被周围的同龄人碾压时,才哀叹为时过晚,后悔自己当初的做法。
逼孩子,和挖掘孩子的潜能是两回事
听到很多妈妈都说:“孩子喜欢什么就让她去学什么”,“不知道她喜欢什么,那我就让她都去试一遍,我不会逼迫孩子的”。
可是“浪花淘尽”之后,孩子还是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便对某样事情很感兴趣,但最终也在各种“放任”的态度中不了了之。
问题出在哪呢?
在于孩子的选择太多,而自己又不具备成熟的判断和思考能力,所以无法做出那个最优的选择,并且在父母的这种看似自由但却放任的教养方式中,也不知不觉形成了肤浅片面的生活态度。
真正聪明的父母,不会去逼迫孩子,而是去引导孩子,用各种方法挖掘孩子的潜能并鼓励她坚持下去。
换句话说,在学校,有了老师的引导和支持,孩子的一些潜能是被挖掘了出来的,因为老师是有在“逼”孩子做一些孩子没有接触过或者不喜欢的事情的。
所以,如果父母不做任何引导和要求,任凭孩子呆在自己熟悉的区域,孩子便无法得到锻炼,当然也无法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
某种程度上,我觉得那些信奉无为的父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
因为他们并没有考虑到孩子不具备成熟的决策能力,是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的,这个时候的喜欢,更多的是本能和天性。
作为父母,最需要的能力是要学会挑战、拓展孩子的能力边界,发现孩子的潜能,帮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适当的逼迫,是在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工作后,我认识了一位弹钢琴弹得特别好的女孩。
她说她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早晨起很早,谈一曲再去上班,觉得一整天都神清气爽。
我问她:你小时候练琴苦吗?
她说:
当然苦啦,我从3岁半就开始被我妈逼着天天弹曲子,那时候做梦都想把钢琴给锯断,这样就可以不练琴了。
但是后来拉得越来越好,每次弹完一首完整的曲子都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而且练习新的曲子也没有小时候学的时候那么难了。
能弹出好听的曲子就感觉完全和曲子合二为一了,演奏也成了一种享受,当然自己也越来越坚韧了,遇到事情也不会轻言放弃,而是想着再坚持一下,要是我妈那时候不逼着我,我现在肯定没有这种乐趣了。
听完她的话,终于明白,为什么她的事业和生活都经营这么好了。因为她既有做事的信念,又有享受当下的自足感。
人们对一项东西有兴趣很容易,但变成爱好,乃至特长都是不容易的。
尤其是小孩子,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太容易了,但遇到困难就很容易就放弃,这个时候才需要父母适当的施加一些压力和要求,让孩子在兴趣的基础上,发展出强大的内驱力,坚持下去。
任何成就都不是紧靠兴趣和喜欢就可以维持下去的,还需要毅力,和自我鞭策,如果在需要培养意志力的时候让孩子不喜欢就放弃,浅尝辄止,那么以后长大养成的习惯也是浅尝辄止。
放任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和鼓励坚持克服困难后给孩子的快乐是截然不同的。
在有些事情上,作为父母,必须要“逼”孩子一把,要知道比起孩子小时候无比自由,长大后无比自卑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 ME校园---------------
内容整理编辑自网络,版权作者所有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邮箱(583358621@qq.com)也可拨打我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