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新闻栏目
孩子
转载新闻
研学
学生军训

宝宝有这5种行为,说明他极度缺乏安全感,很多父母却毫无察觉,6岁后难治愈

时间:2019-02-19



最近有宝妈在后台留言说,孩子现在2岁8个月了,特别黏人,一刻都不能分开,每天她上班孩子都哭得撕心裂肺,是不是太缺乏安全感了?眼看今年9月就要上幼儿园了,应该怎么办?


安全感,这个词我相信很多妈妈都不陌生。如果孩子3岁前得到了比较充足的安全感,那么3岁以后,随着各方面能力的发展,ta就会逐渐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变得更自信、更乐观、更独立。


相反,缺乏安全感会导致孩子胆怯、怕生、敏感、内向而不爱交往、偏激而固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所以,0-3岁建立起孩子的安全感很重要,如果妈妈们发现孩子有下面这5个行为,就说明ta已经极度缺乏安全感了。


↓↓↓


◆ ◆ ◆ ◆

极度黏人

必须挂在妈妈身上

◆ ◆ ◆ ◆


周末我去朋友小A家,小A有一个2岁的女宝叫暖暖,我跟小A在客厅聊天,暖暖在旁边画画,几乎每隔2分钟暖暖就要叫小A一次,一会是“妈妈我要喝水”,一会又是“妈妈我想玩积木”,积木玩了没一会又说“妈妈我的拼图呢”……


就这样一个下午过去了,暖暖画画画了没几笔,积木搭了没几粒,拼图拼了没几块。到最后甚至不让我和小A聊天,必须让妈妈抱着才行。


小A一脸无奈的看着我说,“你说这孩子一点定性都没有怎么办呢?做什么事都超不过5分钟,而且只要我不在身边,就一遍遍的叫我过去”。



其实,暖暖的这种行为并不是“没有定力”,而是缺乏安全感导致的专注力差。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妈妈不在自己的身边,或者视线范围内,内心就开始不安,担心妈妈不要自己了,即使妈妈在身边,只要注意力没在自己身上,就要用各种方法吸引妈妈的关注,这是典型的缺乏安全感。


导致宝宝这种表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 2岁前,经历了长时间母婴分离。

② 为了防止孩子哭闹,妈妈出门时总是不打招呼,偷偷离开。




◆ ◆ ◆ ◆

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

甚至有暴力倾向

◆ ◆ ◆ ◆


前不久,我们收到了这样的一条留言:


儿子最近非常不听话,总是动不动发脾气、摔玩具、有时候还会有攻击冲撞我们的行为。老公的脾气也很急,每次出现这样的情况,都会把儿子胖揍一顿,说孩子被惯坏了。起初我也以为儿子是被爷爷奶奶惯坏了,也就没关注儿子的情绪。


但是最近我发现儿子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暴躁了。幼儿园老师也跟我说儿子总是对其他小朋友大吼大嚷,还跟别的小朋友抢玩具,抢不过就咬人,有一次还把老师咬了。


留言里的孩子,就像是我们小时候老师眼中的“坏孩子”,他们在和同学相处时经常因为很小的事情就能被惹怒,从而暴力相向;在和老师、家长沟通时也都是语言顶撞。


这样的孩子看似蛮横强悍、不讲理,但实际上也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可能是父母平时的相处方式、对待孩子的态度,让孩子对外界有一种戒备心理,从而用“发脾气”“暴怒”这样的看似强悍的外表,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和脆弱。


导致宝宝这种表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 父母容易情绪不稳定,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② 生活在暴力的家庭环境中,遭受过暴力对待。




◆ ◆ ◆ ◆

极度认生、胆小

见到外人就局促不安、异常紧张

◆ ◆ ◆ ◆


如果你的孩子在2岁后还有下面这些表现:


  • 一见到生人,就躲到你的身后,并且一直拽着你。

  • 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也不敢上前要。

  • 在儿童乐园,不敢和其他小朋友玩。

  • 不敢跟人对视,别人跟ta打招呼或者问问题,一律不回应,就低头盯着自己脚尖。


就说明孩子是极度认生胆小的,属于极度缺乏安全感。



虽然胆小、怕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但是如果表现的过于胆小、不安、紧张,那就是缺乏安全感了。


导致宝宝这种表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 父母经常用“大灰狼”“小黑屋”等手段吓唬孩子,让孩子变得听话。

② 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导致孩子胆小、不自信。




◆ ◆ ◆ ◆

2岁后还频繁地吸吮手指

◆ ◆ ◆ ◆


2岁前,宝宝还处在口欲期,吸吮手指是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但如果2岁以后,孩子还在频繁的吸吮手指,可能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了。


这种情况下,孩子吮吸手指就是想要寻求安慰。当环境让ta们没有安全感时,ta们就会通过吮吸手指的方式来寻求自我安慰。这种行为在3-5岁的孩子中最为常见,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拥有一定的主观意识,并且会对不同的环境状况作出反应,但也因为年幼,而不懂得掩饰自己本能的暴露。


导致宝宝出现这种行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一般情况下,原因是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最常见的原因有:

①简单粗暴的断奶方式 

②不和谐的家庭氛围



◆ ◆ ◆ ◆

晚上睡觉总是蜷着身体

容易惊醒,时不时摸摸身边是否有人

◆ ◆ ◆ ◆


其实说孩子的睡姿决定性格也并不是绝对的,但确实可以作为孩子某一阶段成长的一种体现。


当孩子蜷缩着睡觉时,如果不是因为冷,同时睡不安稳、容易惊醒,醒来还时不时摸摸身边是否有人,就很可能是孩子内心有点空虚或者害怕,没有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这种睡姿,跟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的状态类似,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防御性睡姿,把自己的胸、腹等脆弱部位都搂得紧紧的,留出坚强的背部来面对未知的外部环境。


这样的孩子,内心都有点缺乏安全感,比较敏感。当接触陌生人、陌生环境时,适应得有点慢,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慢热型”。所以,平时可能大大咧咧、无所谓,其实内心是多愁善感的。


导致宝宝这种行为的主要原因和宝宝极度黏妈妈的原因很类似:

① 2岁前,经历了长时间母婴分离。

② 为了防止孩子哭闹,妈妈出门时总是不打招呼,偷偷离开。




◆ ◆ ◆ ◆

3岁前

这5种严重伤害宝宝安全感的行为

千万别做

◆ ◆ ◆ ◆



断奶方法太粗暴:断奶又断妈


很多妈妈在给孩子断奶这件事上,觉得一定要“快刀斩乱麻”“长痛不如短痛”,认为只要自己狠心离开宝宝几天,宝宝一会很快断奶成功。


这种典型的“母子分离式”断奶,不仅一下子把“宝宝的奶”给断了,还连同“宝宝的妈”一起给断了。对宝宝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孩子不仅要承受生理上再也喝不到甜美乳汁的失落,还要承受心理上再也看不到妈妈安详面庞的伤害,身心受创。


关于如何科学有效的断奶,妈妈们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出门时总是偷偷走掉,不跟宝宝打招呼


很多妈妈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不忍心听到孩子大哭,趁着孩子睡着时候偷偷溜走;平时出门上班会让孩子奶奶引诱孩子到其他地方,再偷偷溜走...


当孩子一转眼或睁开眼睛发现妈妈不见了,整个人会特别恐慌。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不见了,又不知道如何去找妈妈,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糟糕且破坏孩子安全感的行为。


所以即便孩子大哭也要主动告诉孩子:妈妈要出去了,天黑的时候就会回来,也请你大方地给予孩子一个拥抱。




2岁前,宝宝和妈妈有长时间分离


3岁前,宝宝会非常依恋妈妈,这时如果妈妈可以给与孩子足够的安全感,ta们就会勇敢自信的向外探索世界,但如果这个时期,宝宝和妈妈经历了长时间的分别,那宝宝的内心就会充满了强烈的不安和害怕,担心妈妈随时会不要自己了。


所以建议在宝宝2岁前,妈妈不要长时间跟宝宝分开,如果不得已要分开,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天。




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天下没有夫妻是一辈子不吵架的,但是想跟妈妈们说的是,即使吵架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更不能拳脚相向,这会给孩子带来深深的恐惧感和不安,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内向、胆小、自卑。


夫妻发生矛盾时,如果一时没有控制住情绪,当着孩子面吵起来了,也请记得,一定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好,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虽然有矛盾,却也是相爱的,这个家还是温暖而安全的。




父母总拿“大灰狼”“小黑屋”吓唬孩子


有时候宝宝调皮,为了让宝宝听话,有的妈妈就会吓唬宝宝,“快闭眼睡觉,不然大灰狼就来抓你了”“再不听话就把你关进小黑屋”“再不好好吃饭,我就不要你了”……


这些吓唬人的话,可能一时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还是不建议妈妈们使用。因为这种方式对宝宝的心理是一种伤害,ta会害怕大灰狼真的来抓自己,会害怕真的被关进小黑屋,会害怕你真的不要ta,而没有安全感。


最怕的是,宝宝已经非常缺乏安全感了,但父母却毫无觉察。如果等到宝宝6岁以上,再去修正,效果就微乎其微了。所以,妈妈们一定要及时发现宝宝一些缺乏安全感的一些小苗头,及时弥补,让孩子的成长更有力量。





想看往期精彩文章,戳下面标题: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邮箱(583358621@qq.com)也可拨打我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