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占位子》是今年春晚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节目,讲的是几个学生家长因为希望老师将自己孩子的座位换到第一排中间而产生争执的故事。
和小品里沈腾、玛丽、艾伦等等一样,作为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连教室里的座位都想给孩子抢到“最佳座位”,因为担心会像沈腾说的那样:“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了将来在社会上的地位。”
教室里的座位分为不同的区域:
大家一致瞄准了其中一等一的“学霸专区”。
为了抢占最佳位置,身为大人不惜掐起来。
春晚的小品《占位子》,讲述的是教育问题。
我们一辈子,都在抢位子,占位子。为了孩子的利益,我们更是不惜牺牲其他去抢占教育先位。
从优质的教育资源,到一个好的班级座位。小品的孩子妈妈卖掉别墅,换了一套50平米的二手学区房。
这是来源于真实的社会案例。
然而家长所谓的对孩子们的好是真正是孩子们所需要的吗?
《占座位》中沈腾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学校,好几个月都见不到孩子一面,直到老师给打电话他才发现原来他走错了教室,连孩子已经是三年级了都不知道。
是的,我们害怕下一代再输。
但是教室都走错了,占个好座位有什么用呢?
沈腾最后说的那些话非常值得家长们深思,孩子的教育不能光指望学校的老师,家长的陪伴也很重要。现在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名校努力赚钱,但是却没有时间陪孩子,这真的是对孩子好吗?孩子真的需要的是什么?
要知道,对于孩子来说,最贵的礼物和最好的起跑线,从来都不是学区房,不是补习班,而是陪伴。
陪伴,不仅会让孩子拥有足够的归属感和存在感,更重要的是,这些温暖会在长大的过程中,化为实实在在的爱,让孩子能更好地理解生活。
我们都知道陪伴的重要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事,成为我们无法陪伴孩子的原因:
总想着,忙完这一阵就好好陪孩子;
再多挣点钱就好好陪孩子;
以后有的是时间,不差这两年……
可是,谁又知道自己的余生中能抽出多少时间陪孩子?生活不可逆,千万不要让亲情迟到,让爱成为遗憾。
说起陪伴孩子,确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而在事业中投入太多的精力,回到家孩子都睡了,总是见不到孩子,感情都生了。没有时间,怎么陪呢?
确实,能腾出时间是陪伴的前提,但是时间少也有时间少的陪伴方式,因为高质量的陪伴不是靠时间砸出来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交流。或许,在孩子3岁之前,亲密的肢体接触比较重要;但随着孩子长大,家长与孩子精神上的交流更为重要。
只要父母都是努力认真生活的人,他们的生活态度自然会影响到孩子,这就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应该建立在尊重、平等、坦诚等态度的基础上。
有的家长虽然表面上看来付出很多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但因为对“陪伴”的目的思考得不够清晰,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明确,结果“陪伴”变成了“监管”,“家长”成了“管理员”,这样的陪伴其实是有反作用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种“监管式”陪伴模式下成长出来的孩子,在自主规划、学习反思、提升挑战等方面的能力,肯定是远低于同龄人的,就算家长“陪”着他闯过了小升初、初升高,最终把他送到了名校,家长就能高枕无忧了么?
恐怕未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恰恰因为“陪伴”的时间足够长,离孩子足够“近”,容易将目光聚焦在他某一时段的成绩或表现而“短视”。这时候,家长还需要反思自己陪伴的目的:陪伴最终是为了放手,让孩子在感受到亲情纽带的同时,培养出良好的习惯,通过自主思考和努力,走向自己美好的未来。只有想清楚这些事,才能更好地陪孩子吧。
不少父母坚持随意而轻松的心态:只要有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部分父母甚至认为: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祖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保姆也可以教育孩子。许多父母往往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成为“问题学生”,才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惊恐。
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1
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失败带来的后果。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的犯罪。把孩子教育成功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2
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3
给父母的建议
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一定要记住: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把孩子当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人”。“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
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爱得过分。爱是一门艺术,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爱要适度,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要教育他也应该把孩子带回家,当众责骂、殴打,往往后果非常严重。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要保护孩子的心灵,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
对孩子来说,他极度地渴望爱,又极度地渴求安全感。在爱与安全感两个要素之间,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构成不可修复的伤害。
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
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做父母,最高境界就是孩子把你当朋友。——周国平
我始终认为,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作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朋友式的关系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独立,二是平等。
独立,就是把孩子视为一个灵魂,一个正在成形的独立的人格,不但爱他疼他,而且给予信任和尊重。当然,父母自己也是独立的灵魂,而正是通过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会鲜明地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学会也尊重父母。
我要强调灵魂的概念,有些父母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从不把自己视为一个灵魂,因而也不可能把孩子视为一个灵魂。这样的父母往往把孩子视为一个宠物,甚至视为一个实施自己的庸俗抱负的工具,其结果恰恰是扼杀了孩子的独立人格,使孩子成为灵魂萎缩的不完整的人。
既然都是独立的灵魂,彼此的关系就应该是平等的。平等尤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亲子之间要有商量的氛围。凡属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当孩子具备一定的理解力之时,家庭的事务,父母自己的事情,也不妨根据情况适当地征求孩子的意见,使其有参与感和被信任感。
另一方面,亲子之间要有交流的氛围,经常聊天和谈心,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自愿的前提下,分担孩子的忧愁,共享双方的喜乐,沟通彼此的心灵。
真正爱孩子,让孩子现在就快乐。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爱是要有品格的,并不是说你出于对孩子的爱,为了孩子的好,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真正爱孩子的话,应该让孩子现在就快乐,而且让他一生能够健康的成长。
如果孩子现在就不快乐,人性是扭曲的,将来有的是苦吃了。父母没有警惕到这一点的话,那这个爱品格太低,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仅仅表现在物质上的关爱,或者是一些具体处境上的关爱,譬如为他上一个好学校,为他买车买房,安排人生,甚至为他出国,都做好准备,这就算尽到责任了?不是这样的,最重要的还是精神上的关爱。
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我们决定不了孩子的未来。有的父母认定自己的孩子天生如星、光芒四射,却不知星星也有恒星与流星之分。有的父母认定自己的孩子平凡如沙、前途渺茫,殊不知哪怕他即使是一粒沙,若蚌能够用心守护,最终捧出的却将是珍珠。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家长,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个淡泊于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成长。
我由此获得了一个依据,去分析貌似违背这个规律的现象。譬如说,我基本可以断定,一个自己无为却逼迫孩子大有作为的人,他的无为其实是无能和不得志;一个自己拼命奋斗却让孩子自由生长的人,他的拼命多少是出于无奈。这两种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未遂愿望,但愿望的性质恰好相反。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所以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目标。我的期望比这高得多,就是愿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为了方便各位家长交流高中陪读心得,以及为家长朋友们发放各种福利,我们特意组建了“高中家长交流微信群”,期待您的加入!
各种免费福利、学习资料、名师经验讲座第一时间在群内通知哦
声明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邮箱(583358621@qq.com)也可拨打我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