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新闻栏目
孩子
转载新闻
研学
学生军训

宝宝胆小,都是宝妈惯的!宝妈的这几种行为让宝宝变得胆小!

时间:2019-02-16

有不少妈妈这样告诉我,他们家的孩子特别胆小。问我有没有治胆小的方子。

最典型的要数张妈妈。她的孩子虽然已经上小学三年级,却胆小得要命,常常莫名其妙地被蟑娜吓得不停地尖叫!由于胆小,很多事情孩子都不敢尝试,比如体育课上的跳高、跨栏、跳山羊。孩子既不敢爬树,也不敢上木梯,而且特别惧怕黑夜,不敢单独一个人走夜路,即使灯火通明,孩子晚上也不敢独自下楼买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能否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好地激发和充分地利用孩子这种与生俱来的特性去培养孩子勇于探索的天性,往往取决于大人。

孩子胆小,往往是由于大人没有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孩子并非一生下来就注定胆小,所谓胆小是在后天的环境中慢慢形成的。

在我的周围,随处可见有些父母过度保护孩子的画面。

有一个四岁左右的孩子,他走到哪儿,妈妈就跟到哪儿,时时刻刻保护着孩子。孩子刚蹲下身子玩泥巴,妈妈就在后面喊:“宝贝!别弄脏手呀!”


孩子只好拍拍手起身。看见不远处有人在滑滑梯,孩子就走过去,可刚刚接触到扶手,妈妈的声音又在后边响起来:“小心啊!宝贝!别摔下来啊!”孩子又不敢尝试了,傻傻地待在一旁,只能看着别的孩子玩得起劲。后来走着走着,孩子突然一不小心一脚踩空,摔倒在地上,妈妈慌了,急忙从后面追上来,边跑边喊:“宝贝!让妈妈看看,排坏了没有?”

孩子本来没哭,可听到妈妈关切的声音,便马上哇哇地大哭起来,一副伤心欲绝的模样。这时候,跑上前的妈妈慌乱地扶起孩子,爱怜地安慰着:

“乖!不哭不哭,妈妈打它!”说完用脚在地上狠狠地踩了几下。

其实,孩子摔倒正是培养他坚强勇敢的时刻,而妈妈却错过这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孩子摔倒,大人即使心里着急,也不要表现出着急,而是要平静地告诉孩子:“没事,自己爬起来吧!”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孩子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而妈妈过度的保护,则会使孩子怕这怕那,最终什么都不敢尝试,久而久之,即使胆大的孩子也会逐渐变得胆小起来。

与上面的例子相比,美国人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很让我们叹服。

美国很多孩子从婴儿时期就独居一室。孩子长到三四岁,如果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长不是选择陪伴孩子一起睡觉,而是会给孩子买一种很小很暗的灯,彻夜亮着,以驱逐孩子对黑夜的恐惧。


美国人常常出去旅游或参加聚会,但他们并不带孩子,即使孩子再小,父母也会把孩子交给祖父母或花钱寄放在别人家,他们并非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爱的方式不一样。在他们眼里,爱就是让孩子学会生存,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能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他们很爱孩子,但不会总是抱着、盯着孩子。孩子六七个月大时,就让他们学会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再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又吃饭。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并不喂孩子,总是让孩子自己尝试。我想,这大概是美国孩子胆大的原因吧!想要让自己的孩子变得胆大,大人就一定要给孩子提供经历困难的机会。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邮箱(583358621@qq.com)也可拨打我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