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构想、政策落实的技巧】
父母有了一新的想法,于是直接告诉孩子,孩子也觉得很有道理,觉得特别好,然后想去试试,然后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很兴奋,然后一切便又回归平静,或是实际的做法与原意相距甚远。这种想法无法落实的现象,在许多家庭中一再重演。
家庭中必然存在认知结构的不完美,因此,当父母产生一个想法时,还必须同时设计出执行的方法,并在将想法跟孩子转述的同时,还要专门的思考如何在家庭内部建立一个监督管理新想法的管理落实体制。
最差的父母,往往是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但这些想法却大部分都不可行,便面上看似很有创意,但是都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结果让孩子疲于奔命,甚至引起反抗。一个想法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灵机一动,但再好的构想也不代表立即可行,必须进一步仔细、长时间地思考,设想执行时可能面临的问题。
此时,父母必然会发现对部分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清楚,而需要手机更多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已经对原先的构想进行了深度的思考与了解。这有两个好处:
首先,将牵扯到的各种细部项目思考清楚,确认没有冲突之后,提高了这一构想的可行性;
其次,深度思考之后,可使本身对该构想的观念更加清晰,在表达时更能掌握住其精神,目的与效益,避免想法在跟孩子传递的时候被扭曲或者失真。
经过深度思考,预先发现执行上的困难,从中评估实行的成本与效益,构思出最有效率的做法之后。将想法传达给孩子的时候,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如何执行,避免最初的想法在落地后变形或者扭曲。如果父母只是表达想法,却不仔细思考如何执行,常常让孩子不知所措。然后父母又会责怪孩子不懂事、不听话等种种问题。事实上,这种情形大部分是父母的责任。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想要给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孩子,首先要有系统的教育知识,还需要紧跟着社会的变化不断的迭代自己的认知,而且还需要有落实的执行的方法和方式。从来不是某一个单一环节就可以解决的。身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能帮助孩子天天向上。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邮箱(583358621@qq.com)也可拨打我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