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当天,同事陪着4岁的儿子在幼儿园参加文艺演出活动。
唱歌、跳舞、弹琴、朗诵……多才多艺的孩子们轮番上台,自信地展示着自己。
同事家儿子喜欢打快板,4岁的年纪已能打得一手好快板。
为了让孩子登台表演,他这一周都陪着孩子练习打快板。
临表演前,不料孩子却打起了退堂鼓。
考虑到孩子是第一次登台表演,难免会紧张,同事不停为儿子加油打气。
可是,孩子却抓着他的裤脚,躲在他身后,怎么都不肯登台。
“你这是这怎么了!在家不是表演得挺好吗!”同事开始不耐烦起来,大声质问着孩子。
“我害怕,我不敢……”孩子唯唯诺诺,一脸无辜的表情。
“怕什么,爸爸就在台下,快去啊!”同事有点焦急,开始推搡着孩子上台。
见状,孩子拼命挣脱,眼泪巴巴的,就是不肯登台。
旁边站着老师和家长,场面一度尴尬不已。
同事又急又恼,无奈拉着孩子离开了。
之前就曾听同事吐槽,他家孩子特别胆小害羞。
单位有人还曾见他当众用手戳孩子的头,骂孩子没出息。
其实,幼小的孩子面对陌生场景时,紧张、胆怯是正常的表现。
家长此时过多干预,强行让孩子大方,只会让孩子更加胆怯,并且还会加深孩子的恐惧情绪。
还有一些家长习惯给孩子贴标签,认为孩子胆小害羞将来很难融入社会,谴责孩子没出息,这种做法更不利益孩子健康成长。
知乎上有个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说:
“从小父母就嫌弃我害羞不爱说话,你是哑巴吗?真没用!你看看人家谁谁嘴多甜,哪里像你!”
“结果我妈越这样说,我就越不敢说话!”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很可能就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父母的话,对孩子有着非常强的心理作用,孩子的表现会随着这些标签化的语言出现认知偏差。
所以,面对孩子的胆小害羞,父母一定不要去贴标签。
“龙生九种 种种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秉性,做父母的大可不必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标准去苛求孩子。
孩子胆小害羞,有先天的原因,孩子可能生性就比较内向。
其实,孩子胆小害羞更多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个道理在人身上同样适用,环境能塑造一个人,不同的成长环境会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孩子胆小害羞,总的来说,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父母性格的遗传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爸爸妈妈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会直接影响孩子。
记得读初中的时候,有一名女同桌特别沉默寡言,同学们下课都打打闹闹,只有她安静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像不属于这个集体。
有一次开家长会,她爸爸妈妈都来了,大家发现她爸爸妈妈也是老实巴交,话很少。这个时候,我们才明白,原来她是遗传了父母的性格。
其实,孩子胆小害羞更多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
2.缺乏安全感
父母感情不和,会直接摧毁孩子的安全感,导致孩子胆小、懦弱。
对于孩子来讲,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是他生活的楷模。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间的吵骂、打架,孩子会感到极大的不安与畏惧,幼小的心灵会埋下阴影。
在一起亲情类节目里,一对夫妻感情不和,经常吵架。他们抑制不住爆发的情绪,当着女儿的面砸东西,相互厮打。
每一次目睹这样的情景,女儿都哇哇大哭,后来女儿变得胆怯、怕生,不和人说话, 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
面对自闭的孩子,妈妈流着眼泪,直呼后悔。
家庭成员之间融洽的关系,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础。
父母恩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这会直接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一定要营造和谐、温馨的健康的家庭氛围。
3.父母过于严苛
生活中一些父母奉行打击式教育,认为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痛和难堪,孩子才会觉醒。
孩子遇到困难,一旦表现出畏惧,他们就开始批评教育,给孩子贴上“懦弱”、“不争气”、“没出息”等标签。
诸不知,父母对小孩子来说,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在成长过程中,他会把和父母的关系内化为他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孩子很容易真的认为自己是父母口中的样子,日后的言行举止,会向这些消极的方向发展,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揭掉这些标签。
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的打击式教育和语言暴力受过伤害。
著名导演姜文在参加访谈节目中说,打小母亲对他各种不满意,这成为他一生最大的困惑和苦恼。
美国作家艾里姆曾说:“掌握好责骂与训斥的方法与技巧,才能达到教育的目与效果,不当的责罚,不知不觉中会伤害孩子。”
父母一定要营造宽容、轻松的家庭环境,打给孩子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孩子才不会胆小害羞。
4.父母包办一切
家庭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畏惧困难。
家庭温柔的陷阱,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为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准备好了“清道夫”、“铺路石”,剥夺了孩子面对困难的机会,使孩子胆小、畏惧困难。
我们经常在电视和网上看到一些小神童,“一岁多就能自己吃饭、穿衣”、“两岁就能自己看书、写字”等等。
其实,孩子的身体里隐藏着很大的能量。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做不好,而是家长的包办让他们丧失了自主性。
在父母的怀抱里,孩子轻松拥有了一切,离开熟悉的坏境,孩子立刻就会陷入未知的恐惧里。
家长们要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孩子面对困难,克服胆怯心理,比站在他身前为他遮风挡雨要困难许多,但也会幸福许多。
只要适应孩子的成长规律
用心陪伴
用爱包容
他们终将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END-
版权说明:资源来源于网络,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邮箱(583358621@qq.com)也可拨打我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