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自言自语,是思维的有声表现,他们还不能像成人一样只用大脑思考,而是需要用具体的语言来帮助自己慢慢地理顺思路。
4岁的颐颐简直就是一个小话篓子,小嘴总是没完没了不停地说话。妈妈已经习惯他的独自“唠叨”了,在家里任凭他自言自语地说。最怕他出门到了外边,颐颐不管在什么场合下,总是想要表达几句。
公交车上,颐颐和妈妈坐在最后一排,小家伙有些兴奋,环顾着车里的人们,突然大声地说:
“小汽车,滴滴滴。”
那些站着和坐着的人纷纷回过头来向后边看,见一个小家伙正摇头晃脑地顾自说着:
“咪咪熊没有吃饭,它不想让人家说自己是个馋家伙。”
妈妈见大家都在看,赶紧摸摸他的小脑袋,示意他不要说话了。
可是颐颐却不管这些,把目光投向窗外,看见街头广告牌,又大声喊起来。
为了让颐颐闭上小嘴,妈妈赶紧拿出一个果冻塞到他的小手里。
可他还是闭不上嘴巴,奶声奶气地说道:“小蚂蚁,真有趣,大家来抬一粒米,小蚂蚁…”
颐颐顾自地说着他想说的话,听得满车的乘客都在笑,觉得这个小家伙太爱说话了,自打他一上车,小嘴就没闲过,好像整个车厢就他一个人似地。
看着旁若无人自言自语的儿子,妈妈真不知道如何让他的小嘴巴安静下来。
3岁以后的宝宝常常边玩边一个人絮絮叨叨地不知在说些什么,这是他们特有的头脑思维方式。因为此时他们的外部语言表达能力已经得到较好发展,接下来,他们的语言能力将有一个巨大的进步——形成内部语言。而自言自语是将外部语言转为内部语言的一种表现。这个阶段的宝宝思维能力正在飞快地发展,但并未成熟,还不能像成人那样只用大脑思考,心中默默记下就可以了,而是需要用具体的语言来帮助自己思考,慢慢地理顺思路。
“一旦儿童学会了语言,就会不停地说话,谁也无法阻止他们。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最难办的事情,让学话期的儿童保持沉默绝对是其中之一。”3~5岁是人类一生中讲话最多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宝宝产生了心理学上称为“自我言语”的现象,到6~7岁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像成人一样进行不出声的沉默思考了。
自我言语时期是人类一生中最需要进行语言交流的时期。如果宝宝只沉浸在自言自语中,而不与他人进行交流,会影响到语言的正常发展。因此,爸妈要主动与宝宝进行对话,了解宝宝的思想,帮助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千万不要小看宝宝的自言自语,这是思维的有声表现,恰恰说明他们肯动脑筋。
自言自语,是宝宝语言发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语言的自我调节机能。既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又调节了孩子的行为。在自言自语中,宝宝内心的不悦、焦虑、孤独也会被排除。随着年龄和能力增长,宝宝会由大声的自言自语转变成小声地嘀咕,直至最后转变为思维过程中静默无声的内部言语。这是宝宝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学习语言的必经过程。所以,没必要去制止孩子的自言自语。如果强迫他们安静下来,则会抑制孩子自发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导致心灵上的孤独,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宝宝的自言自语不可抑制,这是宝宝提高语感及语言理解能力的阶段。爸妈要善于引导,多倾听宝宝,多和宝宝交流、对话,给他们提供讲话的机会,以让宝宝顺利完成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的过渡。
·做宝宝的忠实听众。当宝宝自言自语或是给爸妈讲点什么时,应停下手头的工作,认真倾听宝宝的讲话。不要认为宝宝唠叨而不给他们讲话的机会,这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如果贸然阻止或打断,会打扰宝宝的思路和兴趣,甚至会让宝宝的自尊心受到影响。
·给宝宝自言自语的空间。宝宝的自言自语有时很投入,时而声音大,时而声音小,还常常会伴有一些肢体动作。这种投入有助于宝宝学习和认知水平的提高。通过这一行为,不仅锻炼了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锻炼了他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当宝宝独处时,不受外界压力影响,会感觉轻松自由,他们的语言就会更加充满感情色彩,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所以,爸妈应给予宝宝自言自语的空间,尽量不要去打扰他们这种旁若无人自得其乐的享受过程。
·善于利用宝宝的自言自语。这个阶段的宝宝最喜欢说话,爸妈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多和他们说说话,让宝宝认知更多的事物。可以给宝宝提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并作出回答,无论正确与否,都不要打击宝宝的积极性,而是要多鼓励,多引导。
处于自言自语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像成人那样只用大脑思考,心中默默记下就可以了,而是需要用具体的语言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因此,我们不能做出阻止儿童这种自发的成长的行为,而是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环境。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邮箱(583358621@qq.com)也可拨打我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