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新闻栏目
孩子
转载新闻
研学
学生军训

【家长课堂】: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

时间:2019-02-25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不需要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相对于孩子,其实有的父母更需要教育




1.
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2
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


★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


★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3
给家长"8条建议"


  • (说给父亲)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孩子读初中之后,更需要父亲的关怀。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


有研究机构调查:与父母一起进晚餐的初中生,能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绩,很少出现抽烟、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为等。不要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 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极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 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人"。"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 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

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爱得过分。不要培养"超级婴儿"。爱是一门艺术。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 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 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


  • 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

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哈哈

  加 入 我 们

Join us


【关于我们】政府特批普惠园

【招生对象】2-6岁学龄前儿童

【地       址】石家庄高新区学苑路66号天地荣域小区内     

【电       话】13383299923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您身边的育儿专家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邮箱(583358621@qq.com)也可拨打我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