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新闻栏目
孩子
转载新闻
研学
学生军训

一位家长带孩子老实大量读经的故事

时间:2019-02-16

《子正文化》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 | 经典教育 | 书法 | 古琴 | 洞箫茶道花道

看了前辈们的发言,谈谈自己儿子读经的经历吧。虽然上过大学,却胸无半点墨水,甚感悲哀。
       我从弟子规教育接触到王教授的读经教育,只看过《百年震撼》一遍,对教授的理论了解很少,只是感觉读读经典很好,还不知道有读经私塾,所以开始找周末国学班。 周末班的老师走的是赖国全的育心教育,一天读三样,读一周,听道理感觉很好,说是吃饭要配三道菜,但是其实每天搞得很疲惫,我们理论也不懂,想慢慢坚持看效果吧。后来周末老师办了私塾,走的还是那套每天读三样,又结合了华德福的理论。每天读经不到2小时,又是画画,叠纸,拼图,劳作。孩子读了8个月,除了《大学》有点印象,别的根本读不下来,别说背诵,并且孩子越来越躁动。
       后来我们无意当中知道了大量读经后(父母对读经理论深入了解很重要),我先生每天晚上陪孩子读论语,才赫然发现孩子果然胃大如牛,儿子对熟悉的论语走路都念叨,却不背学堂学的,因为花样太多,每本书都蜻蜓点水,孩子自然不熟悉。
       后来先生去了白羊沟学了三个月,对读经理论了解的更渗透了,决定放弃再次出国工作,孩子的教育耽搁不起。我们决定自己在家教自己的孩子,儿子的同学也过来了,我们开始了大量读经历程。
       我们读了半年时间把《学庸论语》读了150遍,我五周岁儿子几乎能包本背诵(有几个地方发音不准,换气时吃字了),随便指一个字都认识,平常孩子出去自己就不自觉认广告牌的字,所以说读经几年不认字,不知道那个学堂怎么教学的。后来为了孩子能包本背诵,我们读易经,因为孟子太长了,孩子坐的时间太长怕受不了。
       有了半年的大量读经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大幅提高,易经教读十几遍就能自读了,读过的只要达到遍数就背的行云流水,英语十四行诗一个星期就能背诵了(每天我们安排一小时)。现在我们越教越轻松,信心满满,孩子也越来越自信。所以没有效果,我们不会轻易拿自己孩子做实验。反而是我儿子的同学,放学回去,父母给图书和电视看,就怕孩子学傻,吃亏,他同学果真上课时发傻,不知在想啥,还自己在笑。
       至于德性,王教授说弟子规等德性教育应该像空气一样24小时存在,我们也不单独训练孩子的德性,而是在生活中一点一点教导,我们也是从弟子规教育过来的,面对夫妻双方的互相要求感觉很抵触,所以怕拿条款去规定孩子,孩子到最后听到弟子规就抵触,我现在反省自己做到哪几条,我教别人的孩子诚意是否足够,当然我们的才学浅陋,是够不上大师的,我只期望我儿子完成30万经典后,能得到大师们的点拨。
       这段时间家里来了俩姐妹,父母也认同大量读经,希望孩子不要分心太多,做学问本来就是要费力气的,哪能轻轻松松就得到。现在孩子们读书进步很快,小区玩耍时也很懂礼貌,谦让小区别的蛮横小朋友,让我们甚感欣慰。

       当初我们能离开那个学堂,最开始的原因是堂主的儿子比这些孩子大,都打其他比他小的孩子,但是她信奉华德福那套,对自己孩子安抚又讲道理,结果她儿子等他妈妈一转身又欺负别的小朋友。有时适当的惩戒是需要的,在学堂里欺负别的孩子是绝对不容许的,孩子一旦知道这个界限就会自我收敛点。其实学堂的管理是很重要的,老师代替父母的家教,也就是德性教育其实也很重要,所以老师也要有智慧,该宽容的时候宽容,该严格的时候应该严格。

       关于大量读经的效果,很大取决于父母的信心,我儿子进步那么快,在于我们夫妻对理论的研习进而笃定。家里中途来了一个孩子,也是儿子的同学,读论语的状态很好,他妈妈白天在家抄论语。后来开家长会,办活动。他儿子彻底心散了,读易经时完全不在状态,天天发呆,我们为了对孩子负责,没办法罚他站,孩子还是不读,我们知道家长的心念已经变了,不是我们能挽回的,后来就走了。我只能祝福孩子能读更多经典,不要花太多时间在书法和画画上,表面看似热闹,学问根基却很浅。

少年强则中国强!

2

3

4

5

6


【我们注重分享,部分图片文字素材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异议,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邮箱(583358621@qq.com)也可拨打我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