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现象堪忧
2018年8月28日,鲁西北一9岁男孩因沉迷王者荣耀游戏,竟在深夜割腕自杀,并在遗书中强调:我会满血复活,重新归来。
2018年8月28日,南京市一初中生小浩因沉迷手机不愿写作业而和父母起争执,父亲为了教训他,把手机砸坏,结果小浩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2018年8月13日,杭州一12岁男孩小周10天内在游戏中花掉10万块,而这笔钱是他外公做手术的救命钱。
不禁想问,为什么孩子们会如此丧心病狂地沉迷游戏,以致于现实生活一团糟糕,甚至现实和虚幻傻傻分不清楚? 面对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无法收心回归校园生活,父母又该如何做?
四大心理需求缺失是根本
俗话说,追本穷源,方能彻底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先探究孩子们为什么会沉迷手机游戏。
据儿童教育心理学指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会有被爱、安全感、秩序感、成就感等四大心理需求。一般来说,这四大心理需求的70%来源于父母。
而当父母无法满足孩子的这四种需求时,孩子就只能向内自我寻求或向外寻求。
游戏开发商正是抓住了这四大心理需求特点,因此吸引了大批青少年的青睐。
据《青少年成瘾行为调研报告——基于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为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在玩游戏的时间上,留守儿童要高于非留守儿童。
而众所周知,留守儿童大多缺父爱母爱,更缺安全感。从而也证实了以上推论。
如何亡羊补牢?
那么,家长要如何根据这四大成长需求心理从游戏开发商手里把孩子拽回来呢?
1、陪伴孩子(被爱):
无论再忙,也要定期分出时间陪伴孩子,满足孩子被爱的需求。如果外出打工,时间和经济不允许,也要定期给孩子打电话、视频,记住孩子的生日,给予祝福等。
2、倾听孩子(安全感):
随着孩子成长,他会有越来越多的困惑需要有人倾诉。父母无法提供,孩子就会充满焦虑和不安,于是只能向外寻求,最常见的有结交不良青年、早恋、网恋等。
3、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成就感):
了解孩子的喜好,培养他多种兴趣爱好。当他在父母、在学业上均得不到成就感时,他还能从兴趣特长中挖掘和寻求自我满足,而不是向虚拟游戏中寻求。
4、提高教育技巧(秩序感):
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有变化和内心秩序,这时需要父母清楚孩子成长的阶段和特点,并给予相应的教育方式。方式不对,付出白费。
家长如果有条件,一定要通过相关教育书籍、公众号或儿童教育心理咨询师等渠道来学习,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保持相同的步骤和成长秩序。
父母三大心理是元凶
完成了以上所提及的点,是不是就意味着能避免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了呢?
不,如果说人成长过程中的四大心理需求未被满足是容易沉迷手机游戏的根本因素,那么父母的这三大心理就是直接元凶。
教育懒惰心理
最新一组研究数据表明,对1000名0~5岁幼儿父母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的智能手机使用率为80.4%。3岁就开始玩手机的达到32.5%。
这组数据说明什么?说明孩子小的时候,是父母主动将手机变成孩子的“电子保姆”。
调查数据还显示,52.9%的家长给孩子看智能手机的主要原因是“让孩子老实一会儿”。
这里想说的是,当你让手机代替自己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那一刻开始,就要做好有一天孩子沉迷手机、漠视你、怨恨你的准备。
亏欠心理
很多父母因常年在外打工,或因其他因素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出于亏欠心理,他们往往总会满足孩子提出的买手机需求。
自身沉迷手机的坏习惯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道: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当父母本身热爱玩手机——上厕所玩、吃饭玩、陪孩子出去旅游也不忘随时低头看手机时,孩子怎么可能不会有样学样并习以为然呢?
总而言之,以上三种心理行为习惯,都是在给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直接提供温床条件。
当然,这是一个智能科技时代。
如果要完全扼制孩子不接触智能手机,自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如何做才能既避免孩子在手机面前失控又能跟随时代发展?当孩子不小心沉迷,家长又要如何干预才能避免亲子矛盾?
美国一位家长对13岁儿子格雷戈里使用手机提出的规则值得所有家长参考:
最后,古人云,上行下效。
父母自身一定要做好榜样。
当你自身天天玩手机、看手机却要孩子遵守你设定的规则、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孩子是不可能听从管教的。
因此,希望看到这里的你,在孩子需要你陪伴时,在孩子需要你关注时,你不是直接将自己的手机递过去敷衍。而是能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去陪他玩,那怕只是耐心地静静地看着他,听他说不明所以的话。
我相信,等他长大,而你不得不退出的时候,回想过往,你会发现,你们曾有过那么美好而温馨的回忆画面,而你心里对孩子问心无愧。而不是因为手机的代替而导致你对孩子的童年只有一片空洞和苍白,更导致孩子的青春期成长陷入一场又一场的诱惑里。
总之,长大就再也回不去,且行且珍惜吧!别让手机毁掉亲子关系,更别毁掉你和孩子的整个人生和未来。
猜你喜欢
你点的每个好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邮箱(583358621@qq.com)也可拨打我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