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01
最近,在看综艺节目《朗读者》时,张一山作为嘉宾来到现场,再一次被他圈粉了。
网友在评论区都夸赞,张一山是“真正”的演员。
张一山童星出道,他被大家熟知,就是饰演《家有儿女》当中的刘星。
除去名人的光环,其实很早,他就进入到了一个成人工作的世界里面。比一般的孩子更早地,去体验生活的艰辛。
张一山说:“拍《小兵张嘎》的时候,才11岁,真的很苦……芦苇荡全都是立起来的小枝什么的,我就光着脚踩,每天都是血。有一次,我的父母和家里人来了,组团来看我。我又黑、又瘦、又小,然后我就坐在那儿吃盒饭。剧组的盒饭就挺简便的,每天就是一桶白水熬白菜。然后我爱吃辣的,我就拿着一盒米饭,然后把辣椒油倒在米饭里,和着吃。家里人一看我那个样,马上就哭了。”但张一山告诉自己,我扛得住。
从小的吃苦精神,磨炼了张一山刚强的意志。
1992年出生的张一山,和很多90后不同,他的家中没有电脑,平时不上网,也不打游戏。在剧组空隙的时候,别的演员都在玩手机,张一山反而坐在一边思考。
在面对同龄人、甚至比他还要年轻的演员,都在不断聚拢人气时,张一山坦然地选择打磨自己的演技,以成为一个好演员为发展目标。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一山在2016年被评为,中国“90后10大影响力人物”之一。2017年 ,在星光大赏,更是斩获“年度品质演员”,这无疑是观众,对他演技的最大认可。
就像易中天说的,吃苦是为了吃更大的苦,而你吃苦的程度,决定你的成就,吃苦是一种恩赐和馈赠。
02
前几天,又被一条新闻扎了心。
上海八十多岁的丁阿婆,一共有三个子女。大儿子是海归,一直以来是母亲的骄傲。本应该到了享儿子清福的年纪,可是48岁的大儿子却“啃老”了7年。
几年前,丁阿婆去医院检查,患上了尿毒症,一个月3500块的退休工资,承担2000多块的医疗费,还要养一个48岁的儿子。她感到身心俱疲,却还是放不下儿子。
面对记者,丁阿婆抹着眼泪说:“儿子在2012年毕业回国后,就再也没有工作过。晚上打电脑,白天就睡觉,这样一直待在家里……儿子还说,都是自己毁了他前途。”
丁阿婆自己也承认,从小对儿子过分的溺爱,导致了他不愿意外出工作。
之前,丁阿婆买了房子后,只写了大儿子一个人的名字。正因为有了房产,大儿子更有了不去工作的念头,整天浑浑噩噩。
女儿和日本的小儿子也很气愤,寄给母亲的钱都等于给了大儿子用。所以,干脆也不再给赡养费了。
丁阿婆很后悔地说:“我教育不对,样样自己包办,他就样样都是现成的,依赖惯了。”
这些父母坚信: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就算倾尽所有,大人也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向导,而不是事事包办的管家。
著名教育家朱熹也说,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过分溺爱孩子,反而是带来孩子的无情。
这样的教育,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会导致孩子无限制地索取。
03
杨绛也说:“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别舍不得孩子吃苦,那是他早晚要走的路。而吃苦,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好的财富和宝藏。
前段时间,带着儿子Jasper上《爸爸去哪儿》的陈小春,再次走红。
记得印象深刻的一段是,Jasper手里的馒头没拿稳,掉在地上了。陈小春二话没说,捡了起来。
他对Jasper说:“爸爸小时候后很穷,吃很多苦。你知道粮食多么来之不易吗?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小小春在爸爸的教导下,懵懂地点点头,父子俩吃着沾着泥的馒头,开心地笑了。
16岁的陈小春,独自一人来到香港铜锣湾。那时的香港正面临着金融危机,很多人都失业了。
陈小春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大排档的工作,帮人做菜。
有一次,客人投诉说,菜里面有苍蝇,老板二话不说,就跑到厨房,给陈小春“啪啪”两个耳光,并且让他把苍蝇吃下去,客人能吃你也能吃。否则,就卷铺盖走人。
年轻气盛的陈小春受不了这份侮辱,解下围裙就辞职不干了。
可是,没有了工作,又能去哪里呢?
当时全家已经离开香港,他身无分文,有家也回不去,只能流浪街头。最后,天无绝人之路,陈小春在一家理发店找到了一份兼职。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一个顾客给他介绍了TVB报名的机会。
从此,陈小春正是走入了演艺道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吃的苦,配得起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04
小时候,老人们总说:“小苦不吃,吃大苦。”就是说,孩子在小时候,吃点苦、遇到困难,是好事。如果我们怕孩子吃苦,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其实是剥夺了培养孩子坚韧性格和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
曾国潘在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说道:“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意思就是,越是富家子弟,越是官宦子弟,越能勤俭自律,越能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这样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器。
真正的教育是,再富也要苦孩子,而不是再穷也要富孩子。
日本教育界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因此,许多日本家长会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加油站打工、饭店端盘子、商店做售货员等,劳动挣钱,为自己的生活买单。他们的父母相信:教孩子学会自立自强,比给他金山银山要强千倍百倍。
影帝姜文,在微博中写道:“如今的孩子,最缺乏的食品不是营养,而是苦头。多吃苦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能力。少时吃苦不算苦,算财富。”
每年,他都会带两个儿子去新疆、西北等最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
不吃苦的人生,起点也是终点。而吃苦的人生是螺旋上升的,起点相同,高度不同,终点不同。
05
当我们还在为孩子省吃俭用,让他“不输在起跑线上”时,真正聪明的父母,早已把“吃苦教育”放在了培养孩子的首要位置。
有句诗说,梅花香自苦寒来。苦是人生的底色,能吃苦、会吃苦的孩子,运气不会差。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呢?
第一,杜绝包办代替
在节目《妈妈是超人2》中,马雅舒怕女儿米雅冻着,所以米雅直到上幼儿园都穿着尿不湿,不会自己上厕所。
米雅在节目中,也表现得比其他孩子娇气,总是会闹着喊妈妈,没办法独立完成一件事情。
现实生活中,三四岁的孩子不会自己穿衣,父母还要跟在后面喂饭,这种现象很常见。究其原因,是家长做得太多,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不要事事替孩子做,给他们体验生活的机会,才能学习和成长。
第二,不要给孩子“特殊”待遇
孩子因为年龄小,所以在家庭中处处受到“特殊”照顾。比如,“吃独食”,好吃的、好喝的,爷爷奶奶自己舍不得吃,也要省下来给孙子孙女吃。
最贵的、最好玩的、最美味的,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
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自我感觉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长辈要学会不把孩子当“孩子”看待,而是家中的一位普通成员。对孩子的待遇,不能超出合理的范围。
第三,让孩子爱劳动
媒体一组数据显示:美国中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平均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中国只有0.2小时,即每天仅12分钟,城市里的孩子劳动的时间更少。
而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之后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
因此,让孩子从小做家务,爱上劳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还有助于形成独立的人格,是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就业成才和生活幸福的关键。
孩子,未来的路道阻且长,愿你带着自己的底气,去闯练练。这个世界,终会为肯吃苦的人让步。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邮箱(583358621@qq.com)也可拨打我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