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君曾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的一个家庭教育讲座的视频里听到一个做法,也值得借鉴。
李教授认为,针对孩子在3到5岁时提的要求或要父母给他的东西不合理,父母一定不能给。
比如,孩子喜欢小汽车,家里已经买了无数个了还要买,于是,就在商店开始和父母闹起来,对此,父母就要对孩子说:“家里那个跟这差不多,不要买了。”
当孩子继续闹着说“不行!我就要,我不走!”时,父母就直接把他抱回家,放到卧室里去(因为卧室是没什么危险的地方),既不要打也不要骂,任孩子怎么哭都不要管他。
然后,在卧室里家长一对一的陪着,不管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一个人管足够了,把门一关,不打不骂不说教不走开,就看着孩子闹,始终只说一句话:“孩子,今天这事儿不行就是不行,你闹吧。”
对此,孩子就会给家长哭,等哭得精疲力尽的时候,家长可以给点爱,拿热水擦擦脸。
然后,家长接着问孩子:“还哭吗?要哭接着哭。”
家长就以这种方式告诉孩子:“如果你闹起来没道理,我不心疼,我也不让步,我也不跟你闹,你就闹吧!”
就这么一次,孩子就会知道以后闹是没用的。
李教授还说,闹完后也不能让孩子太压抑了。
这时,父母要跟趁热打铁,告诉孩子:“以后有什么事,你可以跟我好好说,如果你要能说服我,我就可以考虑你的要求。”
这时,一旦孩子还要说:“妈妈,我想要小汽车。”那家长就说:“这小汽车与家里的有什么区别,你能给我讲讲吗?”鼓励他跟你交流。
当然,交流的结果就是,孩子提出三次要求,家长可以满足一次,让孩子知道交流有用,但又不要每次都给他。
如此,孩子就知道以后可以跟家长交流,亲子关系也就和谐了,这对以后孩子长大了与父母处好关系都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