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新闻栏目
孩子
转载新闻
研学
学生军训

为什么我不建议父母在孩子幼小的年纪离婚

时间:2019-01-08

社会丨家庭丨教育丨心理

再多一点点了解,也许世界会不一样

       导读:成年人们总是认为婚姻就是两个人的事情,即使离了婚,爸爸还是爸爸,妈妈也还是孩子的妈妈,区别只是,大家不再住在一起了。真的就是这样简单吗?


1

       

       离婚会给家庭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大家早已炳若观火。如果在孩子幼小的年纪离婚,是否就减少了这种伤害了呢?

        孩子虽然还处于懵懂的状态,但我们都知道他的心理和生理一直都在飞速的发展着。从出生到5岁的期间,他已经在漫长的摸索和努力的学习中, 了解了他所在的家庭是怎样生活的。

       妈妈早上会叫他起床,拿来干净的衣服给他穿上,做好早餐。爸爸则在一旁一边抽着烟一边默默地等他,然后送他去幼儿园。到了下午,爸爸准时的守在门口接他回去。像所有的家庭一样,围绕着餐桌,大家都在他的叽叽喳喳中吃完今天的晚餐,偶尔夹杂着妈妈的几声嗔怒“快吃饭!”“再不吃完,饭都冷了!”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

       可是父母离婚以后,这种秩序就完全被打破了。原本他所熟悉的世界已经完全不见了踪影。这种陌生让他很无力,更让他恐慌。妈妈很久没有出现了,他很好奇,到底是怎么了。可是,爸爸一言不发,冷冷的表情让他不敢再多问。他偷偷问奶奶,奶奶只是摸摸他的头,却不说话。这种沉闷而压抑的氛围,让他慢慢的学会了不再追问没有答案的问题。

      他也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绪。



2

       

      爸爸见他越来越“乖”了 ,很是满意,也不再对他提起那个禁忌话题。

      他真的越来越“乖”了吗?这种“乖”是不是就意味着伤害已经过去,再也不会对他产生不好的影响了?

       我们知道,幼儿时期儿童的秩序感和敏感性达到了人生的巅峰状态。他们能注意到极其微小的事情。1个月的婴儿就能对邻居放在桌上的伞产生反应,他们会哭闹直到你发现并拿走伞为止。也许这还不够明显,到了2岁,你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他们对秩序的高要求:一丁点不对,他们都能敏感的发现。吃饭必须是奶奶伺候,妈妈动手的不要;游戏必须要按照他的要求来,他会帮你纠正到你服从为止。这样的高度敏感性,对周围生活的秩序的严格把控,让他们感到快乐和满足。

      可是对于遭受离婚的孩子来说,这种秩序却被完全打乱。这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严重的冲突——自身对秩序的渴望和实际的不可能。环境的改变,爸爸和奶奶的沉默,直接堵住了他心理冲突的发泄口。是的,他没有机会。哪怕只是轻声的问一句,都没有机会。

     

      压抑,成了唯一的出路。

      


3


       事实上,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高度的压力状态下,身体会大量分泌压力激素。直接的结果就是,激素失调使得孩子常常暴躁或恐慌。然而很不幸的是,大脑中的“杏仁核”宝宝并不会就此放过他,而是“帮”他彻底记录了这个“恐惧”情绪的脑神经回路。就像镜像神经元系统记录的那样:爸爸沉默,久而久之,他也学会了沉默,这种应激模式一旦形成,就被保持了下去。

      当然,长期的压抑,不仅仅会带来恐惧,还会有各种消极情绪,比如悲伤,愤怒等等。这些情绪又会对内侧前额叶皮层,辅助运动区,下丘脑等脑部结构产生影响。更糟糕的是,这些影响和恐惧神经回路一样,往往是不可逆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创伤应激障碍患者很难走出从前的阴影,严重者甚至必须借助医生的引导和药物的镇静才能摆脱困境。 

      

      这一切都表明,压抑的结果,就是创伤。



4

      

      看到这里,我想大部分的父母应该都明白了,为什么那么“乖”的孩子后来变了,为什么我不赞成父母在孩子幼小的年纪离婚。


      婚姻应慎重,且行且珍惜。



各位亲们:

        最近咨询的读者猛增,考虑到后台消息储存有限,影响读者的再次提问(又得重复讲述问题背景),在此特别声明,如有疑难问题需要咨询,请扫码加好友,并备注“咨询”,谢谢!

        附:近期因特殊情况,暂将头像和相册都改为风景照,在此致歉!

记得备注“咨询”哦!

——加好友



扫码识别

即可关注

      每天学一点心理学,

  明日再见!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邮箱(583358621@qq.com)也可拨打我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