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从二月底开始,香港的音乐老师都会为学界的音乐节忙碌,准备各项比赛。
我对音乐节的态度一向不喜爱也不厌恶。
音乐不应该是比拼的工具,可是香港学生能够演出的机会不多,参加音乐节项目能够让他们增广见闻,也非坏事。
每有家长告诉我为子女报名了,我当然会认真替孩子准备。即使赢输不是重点,表演者有充足的准备是对演出的最基本尊重,这也是艺术教育重要的一环。
今年,有位外籍妈妈为七岁女儿参加了两项独唱项目。原来她被 “Music Festival” 这名称误导了,报名时以为只是供孩子彼此分享音乐的节目,知道有比赛成份后她显得有点抗拒。
我们商讨后,妈妈最后决定让女儿参加,汲取经验。不过她叮嘱我不要跟女儿操练,也不需太刻意提起「比赛」这概念,告诉孩子她在筹备表演好了。
因此我们上课的节奏没有因为音乐节而变得紧张,孩子也期待演出。
上星期比赛后,我如常到这位学生家中上课。妈妈对孩子的演出感到骄傲,她还是第一次见证女儿在群众前演唱呢!
可是妈妈告诉我一件比赛前发生的小插曲,令她颇为不快。
需知道音乐节规定参加者一定要带备原谱应赛。因为版权问题,未能提供原谱给评判者都有可能被取消资格。
而只要有原谱,为独唱伴奏的司琴通常都可以𢹂带影印的乐谱到台上弹奏。
我这位学生家长在比赛当天虽然带了原谱,却因为沟通问题,没有将供司琴用的乐谱一併带到会场。
因为不谙比赛规则,以为原谱将会交给评判,司琴便没谱可读了。
妈妈著急起来,于是她硬著头皮向其他家长询问是否能于演出时借来乐谱。结果令她震惊,竟然没有一位愿意伸出援手。
她懊恼地问我:「How could they be so mean? There were kids looking!」(为何他们可以这样残忍?孩子在看啊!)
熟悉校际音乐节那种气氛的人,大概会明白为何他们可以如此残忍 ,对手没有乐谱便不能发挥得好,自己的胜算便提高,不借出乐谱对自己有利。
有同行替家长辩护说,可能他们只不过担心借出乐谱后会有困难取回,影响自己孩子演出;并非特意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行为。
老实说,原因是甚麽不要紧,因为我不是想去声讨什么;
毕竟比赛就是比赛,每个人都有权利用不同的方法去提高自己的胜算。
准备不足者受宽待是对准备充足者的不公。
我学生那位妈妈是明白事理的人,所以她也没有怪别人,但一语说出重点:There were kids looking!孩子在看啊!
真正的助人之本不是有选择性地伸出援手,而是不介意即使自己吃一点点亏都去扶别人一把。
有些父母眼里只有自己的孩子,却忘记了自己的孩子也时刻在看自己。为眼前的优势去赔上一次以身作则的示范是可惜的。
这些机会对父母来说,其实跟孩子有演出机会一样难得呢!
生活上的突发情节是人与外在环境的互动,所以不可能靠父母独力经营出来,所有人通常都会在这些关键时刻原形毕露,这便是身教最困难之处。
其实孩子们不是每天都在看父母「演出」吗?
他们会静静将爸爸妈妈如何与别人交谈、用什麽眼神、手放哪里、何时用不同的声线说话等事情看在眼内,然后铭记于心,再化为自己品格的一部分。
长大之后,孩子大概不会记起自己七岁那年在音乐比赛中获得的分数,却会不时想起在重要的时刻,爸妈待人的嘴脸何时友善过、何时残忍过。
文章来源: FACEBOOK — MS YU
https://post80speaks.wordpress.com/author/msyhm/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邮箱(583358621@qq.com)也可拨打我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