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新闻栏目
孩子
转载新闻
研学
学生军训

【教育】包办父母,问题孩子

时间:2018-11-30

   据北京市未成年保护委员会统计,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几乎都对孩子的某些方面实行包办,只不过是程度各有不同而已。

     

邓琳是哈佛大学的博士,但从小娇生惯养和被安排好一切的她,走向社会后面对挫折时却不堪一击。最终,因始终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邓琳患上了精神病。

“一切包办的孩子没出息”。这是邓琳的父亲在反思自己对邓琳的教育中喟然长叹的一句话。在邓琳的成长过程中,一切都由邓建平和老伴安排,导致社会经验极其缺乏,加上从小就在周围的人群中出类拔萃,遇到挫折就受不了,没办法接受。

事事替孩子想好,这时父母们以为是爱孩子,却没考虑实际上剥夺了孩子成长中适当遭受挫折和困难、学习、爱护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权利。还有就是漠视、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对他们成长中的问题置之不理,使孩子不得不寻找其他途径解决问题或得到情感满足,又往往因为经验不足或受外界不良影响出现问题。

北京市未成年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宗春山主任认为,首先,父母处处为孩子大包大揽,一是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使孩子在生活中没有目标,没有动力;二是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或是失败了,不怨自己,而是怨父母、怨社会。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把孩子培养成懂得在平凡生活中体会乐趣,永远能够照顾好自己的人。有审美、有要求、有责任,无论最终生活情境如何,住别墅还是单身公寓,都能通过双手与智慧,活得有品质有滋味,成为一个为环境、为自己、为他人负责的人。

转自:网易教育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此表示真诚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与我们联系。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邮箱(583358621@qq.com)也可拨打我们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